前言
一部中国白酒发展史,就是一部汾酒酿造技艺传承与创造史。
汾酒是“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”,从诞生之初,便散发着一种迷人的“果香味”和“花香味”,誉为“清香之祖”和“中华母体香”。
在中国白酒产业发展进程中,汾酒一直享有“香型之母”和“技艺之父”的崇高地位。大量详实史料记载,山西杏花村一带,很早就成为了中国酿酒技艺的高地、中心以及传播发散地,这片土地一直浸透着中国“工匠精神”的基因和血脉。
杏花村的“工匠精神”,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地区,汾酒人结合自己独有的“地缸发酵工艺”,总结出了“工匠汾酒·五要素”——即“持度、执念、精研、本真、传承”。
从“选测一寸土质”和“试种一粒原粮”开始,汾酒酿造技艺在生态、卫生、温度、水质等的把控上,以及在制曲、润糁、发酵、装甑、摘酒、贮藏、酒体、勾调、检测等的工艺精研上,可谓世代执念,用心良苦,追求极致,创造经典。誉为“史上最干净、最卫生、最纯正、最健康”的酒。
汾酒传先人之古法智慧,承今人之科技创新,在6000年的“中国酿酒技艺史”上,书写了可歌可泣的“艺人传奇”和“匠心故事”。
今天推出的“工匠汾酒”系列,从精微之处入手,采用“走进第一现场、跟踪每一环节、记录酿艺瞬间、体验匠人情怀”的互动方式和写作笔法,把汾酒人在清香工艺上“点滴尽杰作”的执念追求,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,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“工匠汾酒”。
汾酒独有的“清字当头,一清到底”酿造技艺,以及独创的“十必秘决”,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不朽里程碑,她像茫茫大海的灯塔,像黑夜长空的星光,为中国白酒的起源、发展、传承、创新和国际化道路,奠定了基础,树立了坐标。
我们坚信,博大精深的“工匠汾酒”,必将承古传新,烛照未来。
一摄氏度的守候
夏秋之交,中国北方的天气依然燥热,山西杏花村的平均温度接近30度,对于汾酒厂的制曲工人来说,这是一种极大考验。他们要在近50度高温的曲房呆上一整天,为的是“一摄氏度的守候”。
两名“晾曲师”已经苦苦守候了5个小时,他们还要在夜色里等待更长时间。
凌晨两点,大师傅像老中医一样又对“曲块”把了一遍脉,捻着手指,带着笑对徒弟微微点头道:“这一度终于降下来了,不枉我们的等待,关窗吧。”
至此,七个小时的守候终于结束了。
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中说的 “万两黄金容易得,知心一个也难求”虽是友谊,但于制曲而言也是“万两黄金易得,好曲一两难求”。对于汾酒人来说,“一摄氏度的守侯”就是为了求得那“一两好曲”。
“汾酒曲”因历史上的“河东神曲”而出名,是最为经典的中华传统技艺之一。“河东”就是现在的山西,秦汉之际,山西称河东郡,唐朝称河东道,宋元称河东路。
1400年前的一天,贾思勰来到“河东”,一向重视农业发展的他,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考察河东的醋和酿酒业,“河东神曲”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,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贾思勰在“现存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”——《齐民要术》里记载了“河东神曲”的制作工艺。关于晾曲,贾思勰写道:“浸曲之前,有两道工序必须进行:一是晒曲,使曲饼极干燥,曲饼要晒三到五日”,不甚详细。但以贾思勰认真执念的态度,他一定亲自体验过“一摄氏度守候”的滋味。
王师傅是汾酒厂普通的一名晾曲师,每天早上8点上班,下班却从来没有准点,而在曲房里耗到清晨,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。
王师傅看了看表,已经下午6点了,又摸了摸曲块,知道今天按时下班是不可能的了。知道温度降下来还得有一段时间,王师傅决定先去把已经湿透的马褂换下来。
打开门窗,揭去保温的席子,排湿降温,并把曲坯上下翻动一次,算好曲坯之间的距离,以平衡微生物生长,使曲坯表面干燥,固定成形,称为“晾霉”,晾到最理想的温度去关窗,再继续“上霉”。
王师傅要等的是温度的临界点,如不到这个温度,关窗会使曲块表面不够干燥,形不成符合要求的好曲,如果比这个温度低又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。而这个温度的拿捏,又会因外面的天气变化、风速大小等原因,等待的时间也不尽相同,这是王师傅摸索了一辈子的控温窍门。
对晾曲师来说,最痛苦的并不是等待的时间长,而是你不知道哪一刻温度会达到临界点,所以,他们需要不停的去看,即便深夜都不敢打盹休息。
尤其与一般白酒只需要一种曲不同,汾酒需要清茬、红心、后火三种曲按一定配比使用。汾酒三种曲是全世界和全行业独创的,在汾酒酿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有的负责出酒率的提升,有的负责让酒体酒香浓郁,有的更注重花果香气的形成,使汾酒有了“得造花香”的芬芳和品质。而这三种曲在制造过程上基本相同,最大的差别就是升温和降温时的临界点不同,这使得汾酒对制曲工的要求更高。
见我还在,王师傅笑着说:“我们这日子过得跟和尚似的,没啥好看的,这里热,还有好多‘曲牛牛’(汾阳方言,指曲房里飞的小昆虫),不好受,在汾酒制曲就得‘守得住,熬得住,挺得住’,不然干不下去,更出不了好曲。”
王师傅总结说“制曲人要有和尚精神,懂得静守和体悟”。
有趣的是“曲”在藏语中是“佛法”的意思。是不是冥冥之中注定了——“汾酒曲艺”在中国酿酒领域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佛法之道,这正是“汾酒曲”传承千年而越发清香的神秘之处。
在王师傅一次次起身去看曲块的背影里,我感受到了身为汾酒制曲工的那种执念与匠心,为了“一摄氏度的守候”,他们一生无悔。
在汾酒大曲厂,还有无数个“王师傅”。【“工匠汾酒”系列之一`制曲篇】